来源:人气:713更新:2025-08-13 06:31:25
修仙元素固然能快速引发观众共鸣,但《凡人修仙传》的核心始终聚焦于"凡人"这一群体。作为一部以凡人视角展开的修仙作品,它映射着每个普通人的生存状态与精神追求。作者阳光、编辑丁宇笔下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山村穷小子偶然踏入修仙之路,凭借凡人本色的坚韧与执着,最终以凡人之姿登临修真巅峰的历程。剧中虽有草根逆袭的爽感,更着重展现凡人初心驱动下的自我超越,这正是该作品的独特魅力。由杨阳执导、王裕仁担任总编剧及制片人、杨洋主演的古装修仙剧《凡人修仙传》,作为真人影视市场首部"凡人流"作品,凭借原著忘语的IP优势与同名国漫的口碑背书,在未播出时优酷预约量已突破500万,开播第三日站内热度更达破万。
作为自2008年起持续连载的网络小说,《凡人修仙传》这一IP已历经17载时光。它之所以始终具有现实吸引力,源于作品中蕴含的独特精神内核。导演杨阳指出,虽然修仙题材天然具备满足大众情绪的需求,但该IP的核心价值在于"凡人"这一角色设定。因为凡人象征着每个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其展现的坚韧不拔、不懈追求的凡人精神,正是当代观众能够产生强烈共鸣的生命写照。
杨洋饰演韩立的《凡人修仙传》由总编剧、总制片人王裕仁主导,他认为剧中展现的宏大世界观与对人类命运的超越性思考,充满浪漫主义情怀。普通人的自我成长历程作为核心叙事,成为该剧最打动人心的部分。近日,博客作者与导演杨阳、总编剧王裕仁展开对话,深入探讨其创作理念与制作难点。自2019年接手项目以来,历经三个季节的持续拍摄,这部作品的诞生过程本身便是一次充满艰辛的修行。对于主创团队而言,能将这部剧呈现给观众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幸福。在超前看片会当天,导演杨阳坦言自己倍感紧张,面对这部打破常规的"男频"作品,她始终关注着观众首次接触时的反馈。值得注意的是,该剧以韩立的平凡起点切入,开篇场景设定在神手谷小木屋,仅用韩立、墨居仁、张铁三位主要人物展开叙事,这种克制的铺陈方式成为其独特之处。
杨阳深知以韩立和墨居仁为主角的剧本充满冒险性,她坦言:"这样的开场极具风险,稍有不慎便可能失败,但我不得不如此选择。故事必须从青牛镇五里沟、从韩立他们家的起点展开。"她强调韩立作为角色的特殊性——一个彻头彻尾的凡人,既无任何门第背景,也非世家出身,甚至在修仙界看来是"最无用"的伪灵根。"他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精英,正是这种平凡性才能让观众产生共鸣。"杨阳向博客作者解释道,"若不是'凡人'这个设定,单凭一个修仙者的身份,我大概率不会接下这个戏。"然而当她从编剧王裕仁手中接过剧本,深入理解故事内核后,这份创作决心愈发坚定,"我认为这正是我职业生涯中不可错过的机遇,必须全力以赴完成。"
杨阳导演的创作历程贯穿了多种类型的作品,从现实主义题材的《牵手》,到斩获金鹰奖的职场剧《心术》;从荣获飞天奖的主旋律剧《功勋-黄旭华的深潜》,到充满奇幻色彩的《将夜》,再到展现古装新美学的《梦华录》,以及关注社会现实的《不完美受害人》。她始终保持着对新类型的探索热情,不断寻求创作上的突破与创新,因此将“凡人流”修仙题材纳入了新的挑战方向。在完成看片会后,杨阳终于松了一口气,观众的积极反馈为她的创作理念带来了极大的肯定,尤其是以韩立凡人视角开篇的设定被广泛接受,标志着这一创新尝试获得了认可。而王裕仁对《凡人修仙传》的创作冲动,则源于更早的一次契机。当年仍在连载中的小说通过朋友的推荐进入他的视野,他偶然读起便深深着迷,由此开启了追读之路。彼时的王裕仁尚未涉足影视行业,未曾预料到未来会与这部作品产生如此紧密的联系。
在阅读《凡人修仙传》时,王裕仁感受到这部作品所构建的世界既充满遗憾又充满浪漫。这种浪漫气息源于凡人对浩瀚宇宙与突破人类命运桎梏的幻想,正如庄子笔下“北冥有鱼,化为鹏鸟”的逍遥游意象,亦如李白诗中“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高意境,人类始终渴望仰望星空,追问苍穹之上是否存在着更自由的境界与更壮丽的风景。王裕仁认为,这些作品背后共同诠释着一个深层命题:纵使历经重重限制,中国人心中始终未曾熄灭对浪漫的追求。这份被深深埋藏的情感,直至2019年才重新浮现——彼时他已投身影视行业,与杨阳共同完成《将夜》后,作品引发的行业反响与口碑让他萌生了改编《凡人修仙传》的想法。尽管最初仅停留在概念阶段,对真人剧的拍摄手法仍存困惑,但《凡人修仙传》动画于2020年的播出,为他打开了全新的创作思路,逐渐找到了将这一宏大修仙世界具象化的关键路径。
核心困惑在于,如何在一个高度逻辑化的故事框架中注入情感温度。王裕仁在接受采访时曾坦言,《凡人修仙传》的叙事节奏建立在主角韩立接连遭遇试炼并逐步突破自我的主线之上,这种结构与传统戏剧的起承转合存在差异。但他坚持认为,该作品的独特价值在于克制的叙事手法——并非直白地呈现爽感与热血,而是通过大量隐晦的情感铺陈,让读者在看似冰冷的修炼体系中感受到角色成长的内在张力,这种经历离别与自我救赎的叙事策略,恰恰构成了故事的人性光辉。
在《凡人修仙传》的创作中,王裕仁选择以韩立的人生轨迹为核心叙事线索,通过"隽永"这一关键词构建故事基调。他强调这是一部描绘凡人从少年到青年的成长史诗,讲述主角在漫长岁月中默默追寻内心之道的历程。以动画为蓝本,王裕仁带领团队历时三年打磨剧本,始终在思考如何让角色产生真实的情感共鸣——"韩立为何选择修仙?他的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触动?谁又影响了他的人生轨迹?"面对冷峻理性、略带残酷的修仙世界观,他坚持要在硬核设定中挖掘人性温度,通过细节刻画强化叙事的情感维度。
墨大夫与韩立分别时说的那句"这世间许多好景色,你就替为师去看看吧",至今仍清晰记得。这句话不仅是墨大夫的骄傲体现,更蕴含着对徒弟的殷切期望——希望战胜自己的韩立能突破凡人局限,成为真正的修仙者,领略世间壮丽风光。这种超越世俗的期许,对韩立的人生轨迹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凡人修仙传》IP的创作中,王裕仁与团队耗时最久的环节是精简打磨。他们对人物关系进行了整合优化,尤其在故事线设计上追求删繁就简。以墨彩环(由赵晴饰演)为例,尽管原著中墨家三姐妹均登场,但编剧将核心叙事聚焦于这位角色,因其与韩立的情感纠葛最能诠释修仙世界的残酷本质,以及仙凡有别的中式美学内核。
在拍摄《凡人修仙传》期间,导演杨阳始终坚持“返璞归真,大道至简,浑然天成”的创作理念,全体剧组成员都围绕这一美学追求展开工作。其中百药园的戏份尤为特别,杨阳要求剧组实际种植植物以呈现真实质感。从播种到破土发芽、抽枝展叶,直至绽放花朵,整个过程严格遵循植物自然生长规律。相较于传统的大场面拍摄,该场景更注重生活化细节,往往需要杨洋独自完成所有表演动作。拍摄现场,杨阳曾对演员强调:“这些花草承载着生命气息,它们既是灵石丹药的来源,也是与天地沟通的媒介。每株植物都有灵性,会与你产生共鸣。”演员将这种领悟转化为表演,使侍花弄草的动作超越了表面的日常行为,升华为一种与自然生命互动的艺术表达。
《凡人修仙传》的剧照不仅局限于百药园场景,韩立的修仙历程始终交织着孤寂与复杂心境。主演杨洋在采访中透露,诠释这个角色的最大难点在于如何让观众从他平静的外表下,读懂内心剧烈的情感波动。杨洋入组前已与导演杨阳深入交流,共同梳理韩立的完整人生轨迹。杨阳强调表演需浑然天成,教导杨洋:"你要做那个朴实无华的山野少年,去粮店买饼时都要带着真实的生活气息。在每个阶段的特定情境中,完全融入角色,抛开自我,让情绪自然流淌。"历经三个季节的拍摄周期,杨阳对杨洋的"沉稳"感到满意。其内心戏的层次感令角色形象饱满立体,展现出导演追求的"真实"内核。韩立修仙归家的重头戏尤为动人:目睹小妹出嫁、旧宅空荡,他面对餐桌上的残羹冷炙,百感交集却带着欣慰。当年离家时全家借面做饼相送,而今家人生活富足。他重新落座于原位,拾起葱饼悠然食用,杨洋细腻的演绎让观众在静默中感受到角色跨越岁月的复杂情绪。
在《凡人修仙传》的创作中,除了剧情文戏的呈现,杨洋饰演的韩立角色需大量武打戏码,这对演员提出了极高要求。导演王裕仁与动作指导杨阳强调,全剧的打戏设计需融合中国古典文化元素,追求具有东方美学特征的动态美感。他们特别指出,所有运镜、特效与动作设计都应浑然一体,避免采用机械化对决模式。杨洋凭借扎实的舞蹈功底,为打戏表现增添了独特韵律感。杨阳表示:"我们希望每场打戏都展现不同的艺术风格,韩立使用各类法器时的战斗方式都会带来全新体验。"例如在韩立与墨大夫的生死之战场景中,杨阳坚持将战斗设计在神手谷静谧的小木屋内。"看似普通的屋舍环境,实则暗藏杀机,这种表面平静与内在危机的反差,正是本剧最突出的氛围营造手法。"尽管部分打戏动作难度不高,但通过精心设计的场景转换与节奏把控,实现了视觉与叙事的双重张力。
从视觉特效角度来看,王裕仁特别推崇《凡人修仙传》中颠倒五行阵的战斗场景。该场面通过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的相互转化,构建出层层递进的战术体系,将对手逐步引入绝境。这种富有哲理的战斗设计,配合东方美学的意境渲染,为观众呈现出一个真实可信的修仙世界。面对拍摄挑战,杨阳坦言将千余人的剧组远赴新疆取景是必然之选。那拉提草原的壮丽风光完美契合黄枫谷的设定——湛蓝天际与皑皑雪山交相辉映,溪流在广袤草场间蜿蜒流淌,自然景观的震撼力让人类的渺小感油然而生。
导演杨阳与王裕仁因多部作品的合作经历而建立起高度默契的创作搭档关系。王裕仁深知杨阳对实景拍摄的独特追求,此次也坚持要以自然景观构建修仙世界的沉浸感,他强调:"唯有让观众置身于真实的山川地貌,才能感受到修仙意境的纯粹。"面对剧中仙人深居山林、筑府于险峻山巅的设定,杨阳坦言在勘景初期曾陷入困境,"寻找未被现代文明侵染的纯净之地并非易事"。剧组历经漫长旅途,最终在新疆戈壁深处发现理想场景,杨阳表示:"这片辽阔土地既能突破传统影视取景的局限性,又能为修仙世界观注入独特的新奇感。"
《凡人修仙传》的实景拍摄选址新疆,尽管自然风光令人心驰神往,但拍摄团队面临的挑战却异常严峻。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得天气瞬息万变,高原反应频发,加之交通条件落后,给拍摄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王裕仁表示,在新疆拍摄的那一个月是整个摄制周期中最艰难的阶段。当时剧组取景地多位于海拔数千米的山区,重型设备运输车辆无法抵达,所有摄影器材、服装及道具只能依靠皮卡逐步运送。一旦车辆在途中出现故障,工作人员便不得不将设备和人员转移到牧民的交通工具上,且每辆车仅能搭载4至5人,导致剧组数百人的运输工作需要反复多次完成。拍摄日往往从凌晨两三点开始,团队需持续运输至次日午前集结开拍。由于山路崎岖,若遇天黑无法撤离,存在极大安全隐患,特别是雨天更易引发事故。尽管如此,团队仍认为这些挑战值得克服。杨阳回忆,有一场戏拍摄当天天气不佳,中途突发浓雾,能见度骤降至不足一米。此时剧组无法撤离,演员已换上戏服,只能原地等待。杨阳焦急地在帐篷与外景间来回穿梭,直到雾气渐散至三米左右,她突然发现一名场务人员正手持工具穿越浓雾走来。“那一刻真是令人振奋”,随着雾气消散,树影轮廓若隐若现,展现出一种含蓄的意境。她立刻催促摄影师:“快来看,赶紧抢拍!”演员们随即重返拍摄现场,抓住这转瞬即逝的良机完成了戏份。巨树之下,四位仙人踏雾而出,画面充盈着禅意与奇幻色彩,“这种场景是你事先无法想象的”,即便多年后,杨阳仍对此场景记忆犹新。
《凡人修仙传》杀青当日恰逢一场激烈打戏,随着镜头收起,剧组众人情绪高涨。杨阳站在片场角落,望着逐渐散去的拍摄人员,喃喃自语:“怎么这么快就结束了。”从盛夏的闷热到深冬的寒冷,从单薄衣衫到厚重棉服,那些曾令她疲惫不堪的日夜,竟在不知不觉间化作了记忆里的光斑。接下来的一年时光里,杨阳与王裕仁辗转于多个封闭的后期棚室,日复一日地打磨特效、调整画面色调、记录细微声效,时光在光影交织与声波沉淀中悄然流逝。当混音完成最后一集的那一刻,录音室内只剩下两人。她们静静凝视着成品,沉默良久,仿佛被某种无形的力量定住,直到许久后才缓缓举起双手,发出克制不住的掌声。这份交织着欣喜与不舍的情绪,正是所有创作者与《凡人修仙传》共同书写的时代印记,正如韩立在修仙路上的蜕变,将平凡人的挣扎与超越,谱写成震撼人心的传奇篇章。
Copyright © 2023 www.jdw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