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潮缉凶》大结局:李龙和为什么一定要扈向泽杀沈小舟? -

来源:人气:352更新:2025-08-13 12:33:35

在大结局前夕,连海平加速推进案件侦破进程。随着岳春夏披露关键证据、扈向泽落网入狱,沈小舟案的真相由此浮出水面。回溯至潜龙农庄那个关键的午后,意气风发却缺乏谋略的沈小舟径直前往农庄,当着李龙和的面发出最后通牒。面对这位咄咄逼人的年轻调查员,李龙和先是试图拉拢,却在失败后果断采取极端手段。他立刻拨通扈向泽的电话,语气中透着隐忧与威胁:"这个女孩不简单,我不管你身在何处,立刻赶回来!记住,我再也见不着她了。"

李龙和的指令简洁明了,不带丝毫犹豫。当扈向泽在青州与女友争吵后,接到杀人命令便连夜赶回泠川。在劝降未果的情况下,他实施了对沈小舟的处决。身为非专业杀手的他,自诩计划周密:先完成暗杀,再分尸处理,最终将残骸投入旭日厂的排污管道。然而实际操作中,他暴露出致命短板——在未能成功开启手动阀门的情况下,沈小舟的遗体滞留在废水池内。恰在此时,一名被追捕的目击者意外坠入池中,发现了沉睡在污水中的尸体,使得这场精心策划的灭迹行动最终败露。

故事发展至此,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浮现:以李龙和的权势底蕴与手段之精妙,麾下坐镇顶级杀手鲲哥,处理沈小舟这类威胁本应易如反掌。从旁观者视角审视,这种决策方式确显反常——只需一个电话指令或一个眼神暗示,李龙和便可令鲲哥瞬间完成灭口、藏匿、掩埋的全套行动。然而若转换至李龙和的思维框架,其行为逻辑便豁然开朗。这位深谙权谋的枭雄,显然怀揣着更深层的布局考量。在沈小舟当面施压后,怒火攻心的李龙和当即致电扈向泽,这段对话揭示了关键细节:「沈小舟找上门来,给我下了最后通牒!那些数据,你不是已经销毁了吗?她是怎么获取的?」扈向泽则坦言:「这确实是我的疏漏,数据清除不彻底。」

在此次交锋中,李龙和对扈向泽采取持续施压态度,而扈向泽则处于被动防御状态。针对沈小舟获取金海一号环评报告一事,扈向泽坦言这是自身工作疏漏所致,承认了对方发现漏洞并借此突破的合理性。其态度表现为诚恳认错与恳切致歉,但李龙和因性格多疑且深藏戒心,始终难以释怀。在李龙和的视角中,本应及时删除的文件仍存于系统,本该彻底销毁的数据亦未清空,更令人不安的是,扈向泽的电脑中竟存在被复制至沈小舟优盘的关键信息。这一系列异常现象使李龙和对扈向泽的忠诚产生严重质疑。面对扈向泽可能存在的隐情,李龙和内心充满惶恐,担忧其是否暗中保留证据以图日后反噬。这种疑虑源于对权力博弈的深刻认知——一旦扈向泽面临调查或被绳之以法,是否会在关键时刻出卖同僚、背叛信任?

李龙和的忧虑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其数十年商海沉浮形成的本能反应。这种深谋远虑的决策逻辑,使得他指使扈向泽实施谋杀显得顺理成章、合乎逻辑。这并非一时冲动的草率之举,而是经过缜密思虑后的必然选择。在李龙和自身存在污点的前提下,让扈向泽承担血债成为其战略布局的关键环节。双方通过互为牵制、共享证据的方式实现深度绑定,正如水浒传中梁山好汉需以血为证加入忠义堂——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彼此利益紧密相连,真正形成命运共同体。

在官场中,懂得收敛锋芒方能立足;于江湖间,善于周旋交际才能生存。智者自设陷阱,终将自食其果;然而李龙和却落入自己挖的坑,反被埋葬其中。

Copyright © 2023 www.jdw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