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爱看影院iktv8人气:494更新:2025-09-14 14:47:48
近年来,日本著名社会学家上野千鹤子的名字在中国图书市场持续升温,这一现象与当代中国女性力量的崛起形成呼应,其著作逐渐成为女性群体的重要参考读物。而她真正在中国大陆获得广泛关注,始于74岁那年通过与三位中国女性学者的深度对话,首次在中国互联网引发热议,成功突破学术圈层,成为大众熟知的公共知识分子。
在此次引发广泛争议的对话中,中国网民首次深入接触真正的女性主义思潮,同时认识到由全嘻嘻代表的新一代精英女性所持有的狭隘认知与极端个人主义倾向,而对从容不迫的上野千鹤子则展现出浓厚兴趣与由衷敬意。
尽管对谈内容略显含蓄,但此次事件无疑成为一次成功的跨界营销。网络舆论瞬息万变,前一天的赞誉可能迅速转为批判,网友的情感倾向往往易被外界引导。2月底,日本杂志《周刊文春》曝光上野千鹤子与知名历史学者色川大吉的婚姻消息,标题中刻意使用"独身教主"的称谓,这种反差引发广泛争议。毕竟这位提倡女性自主选择独身生活方式的教授,实际上已步入婚姻殿堂,这种表里不一的反讽性恰好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周刊文春报道】上野千鹤子近期被曝光已步入婚姻殿堂,然而该报道同时揭示,这位知名历史学者与著名学者色川大吉之间存在长达二十多年的婚外情关系,引发广泛关注。
关于色川大吉的消息公布后,舆论哗然。上野千鹤子此前曾公开表示对婚姻持无兴趣态度,却在私下悄然步入婚姻殿堂。面对公众的质疑,这位社会学者选择在《妇人公论》杂志上发表题为《15个小时的新娘》的文章,系统阐述了自己选择婚姻的深层思考。
色川大吉年逾九旬,身体状况恶化至行动不便,独自生活多年。在妻子离世、儿子失联的情况下,他成为彻底的独居老人。与他相伴多年的上野千鹤子,在协助处理医疗与银行事务时屡遭因非亲属关系引发的阻碍。为解决这一困境,两人最终选择缔结婚姻关系,通过法律手段确立亲属身份,以便上野千鹤子能够妥善处理色川大吉的身后事宜。
▲色川大吉与上野千鹤子于2021年八岳山庄的合影。上野千鹤子早年居住在东京的高层公寓,但受疫情影响,近年来选择在郊区的别墅生活,期间常前往探望照料色川大吉。在提交结婚申请书仅15小时后,色川大吉便离世。这场短暂的婚姻实践,使上野千鹤子在持续十余年研究"老年独居介护"课题的基础上,更深切体会到日本家庭主义传统对独居老人的制约与失衡。
▲上野千鹤子与父母的合影。1948年出生于日本富山县的上野千鹤子,父亲曾任职于伪满洲国的内科医生,母亲为全职主妇。作为家中独女,她与兄弟共同成长。在考大学前,上野千鹤子遵循父亲安排选择本地院校,但面对专业选择时与父亲理念产生分歧。她坚持报考东京大学,而父亲则认为东京不适合女性独自探索。最终上野千鹤子自行前往关西地区参加京都大学入学考试,并于1967年进入京都大学文学部学习。
▲高中毕业时的上野千鹤子。多年后,上野千鹤子曾如此描述自己的家庭: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大男子主义父亲,一位辛勤操劳却常抱怨的主妇母亲,以及发誓永远不成为母亲这般女人的自己。身为独女,她承认父亲的关爱,但也认为这种关爱如同对待宠物般单纯:只要表现出可爱就足够了。
▲上野千鹤子与父亲的车。童年时期,上野千鹤子被父亲送入舞蹈班学习日本舞,当时这一传统艺术被视为女性成长的典范,强调优雅与规矩。
上野千鹤子投入学习日本舞,探索其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
上野千鹤子与母亲的互动中,父亲曾为两个儿子规划从医的未来。当十岁的她询问父亲对自己的期望时,父亲却回答:"你要成为一位可爱的妻子。"多年后,她在2019年东京大学入学典礼上的演讲中指出,社会长久以来将"可爱"视为女性魅力的代名词。这种期待暗含着被疼爱、被选择、被保护的意味,实质上传递了要求女性保持顺从、不威胁男性地位的潜台词。
18岁的上野千鹤子怀着强烈的独立意识,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原生家庭。前往京都大学求学的决定,标志着她人生中第一次具有象征意义的自我觉醒与反抗。
上野千鹤子大学时期正值日本社会动荡的年代,她亲身经历了被称为“羽田事变”的重大学生运动。这场抗议活动起源于越战期间,学生们强烈反对美国利用日本的机场和医院作为军事基地,对越南进行无差别轰炸。1967年10月,时任日本首相佐藤荣作计划通过羽田机场访问越南,遭到京都大学等高校学生的阻拦。双方在机场爆发激烈冲突,最终导致一名18岁学生山崎博昭不幸身亡,成为日本战后民主运动史上的标志性事件。
羽田事变发生于日本东京羽田机场,是一起引发广泛关注的航空事故。事件发生时,飞机在降落过程中遭遇突发状况,导致机体受损并造成人员伤亡。现场目击者描述称,飞机在跑道上滑行时突然偏离航线,随后在机场周边引发强烈气流扰动,最终失控坠毁。此次事故不仅对航空安全领域带来深刻反思,也对当地交通秩序和应急处理机制提出了严峻考验。
京都大学内部刊物发布了有关山崎遇害事件的报道。
上野千鹤子曾两次参与纪念山崎的游行活动。在这些标榜着正义平等的示威场面中,她敏锐察觉到参与活动的女性仍遭受着结构性的歧视。游行者口中喊着解放与自由的口号,却对女性持有双重标准——男学生与所谓男性政治家的言行举止被默认为规范,而女性则被轻蔑地归类为"包饭团的女人",甚至被私下称为"公共厕所"。
在完成京都大学本硕博学业(后退学)的过程中,上野千鹤子逐渐认识到职场中的性别壁垒。她发现80%的招聘信息都明确要求男性,留给女性的岗位多为服务员、女招待或收银员等被视为"次要职业"的领域。直到提交第23份求职申请,她才获得京都平安女学院短期大学的讲师职位。时年30岁的她终于突破了这座性别藩篱。
日本首位女性学研究专家上野千鹤子,在三十岁之际终于获得工作机会,随后通过从事教学和著书工作开启人生新篇章。1982年,她以《性感女郎大研究》作为学术起点,该书因颇具争议性的标题曾引发父母的担忧,认为"为何我们这样家庭的孩子会出版如此内容的书籍"。然而,上野千鹤子的母亲后来暗中购买大量书籍赠予亲友,并解释道:虽然书名看似轻浮,但内容实为严肃研究。同年,她还编著了探讨家庭主妇议题的《读懂家庭主妇争议》,标志着其研究领域向家务劳动社会学方向拓展。
在其著作中,上野千鹤子引入了"无偿劳动"的概念,指出若将这些家务、照护及育儿工作置于经济市场中,其价值可被量化为劳动报酬。然而令人意外的是,那些被批判的主妇群体反而成为最激烈的反对者。她们强调,这些日常劳动无法用金钱衡量,是源于内心的爱与关怀,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上野千鹤子的观点具有鲜明的前瞻性。在上世纪80年代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社会背景下,多数女性将婚姻与育儿视为人生终极目标,全职主妇被视为幸福的象征。当有人提出家庭劳动应获得经济回报的主张时,这种突破既是对既往生活模式的否定,也挑战了根深蒂固的社会认知,导致人们在思想与情感层面产生强烈抵触。若按市场最低时薪计算家庭主妇的家务与照护劳动,2020年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这一价值高达10.9万亿美元,其规模甚至超越了2018年全球盈利最多前50家公司的总营收。
女性在家庭中承担的无偿劳动若按市场价值计算,其贡献远超各国GDP统计范畴。这些隐形的付出构成了全球经济运转的重要支撑。根据联合国妇女署对83个国家的调研数据显示,女性在照护与家务上的时间投入是男性的2.6倍。从日常观察可见,许多男性宁愿在职场加班也不愿承担家务,甚至到家后仍选择留在车内玩手机而非参与家庭事务。若女性集体停止此类劳动,社会将面临何种困境?1975年10月24日,冰岛曾出现历史性一幕——90%的女性为抗议性别不平等,走上街头发起罢工,通过暂停工作、烹饪与育儿责任,彰显争取平等权利的决心。
集会当日,冰岛社会陷入全面瘫痪。银行系统停止运作,零售商店与教育机构相继关闭,日常秩序陷入混乱。在街头聚集的人群中,一位45岁的女性维格迪丝·芬博阿多蒂尔格外引人注目,她时任国家剧院的艺术总监。五年后,这位曾参与抗议活动的女性以总统候选人身份参选,并最终在选举中胜出,成为冰岛及欧洲历史上首位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女总统。
维格迪丝回忆道,那天与广场上所有女性同行的经历,让她深刻体会到了集体力量与团结精神的震撼。她曾表示:「这场集会成为冰岛女性争取平等权利的里程碑事件,若非此番行动,我或许无法踏上总统的岗位。」在该次游行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后,冰岛政府随即推动并通过了实现男女同工同酬的立法进程。时至今日,冰岛仍是全球性别平等程度最高、女性劳动参与率领先的国家之一。
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全球性别平等指数显示,冰岛以最高分位居榜首。该指数通过女性经济参与度、政治参与度、教育水平及健康保障等四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估,数值越接近1表明性别平等程度越高。排名前五的国家为冰岛、芬兰、挪威、新西兰和瑞典,北欧国家占据四席。相较之下,日本在该指数中排名第116位,成为发达国家中垫底的国家。
根据最新排名数据显示,日本在发达国家中位列末位,中国紧随其后排名第102位,而阿富汗则以第146名成为全球性别平等指数的垫底国家。这一排名折射出日本社会女性地位的长期困境,即便在当今社会,日本女性的地位仍处于较低水平,更不用说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了。作为日本著名女性学者的上野千鹤子,其社会学研究始终聚焦性别平等议题,而1988年华裔女歌手陈美龄的访日活动曾引发日本社会关于女性角色与社会价值的广泛讨论,即所谓的"美龄论争"。
陈美龄于1972年,17岁时赴日本发展,意外获得巨大成功后选择留在当地继续其事业。
随后,她陆续在日本发行了多张唱片,奠定了其在亚洲乐坛的地位。
1986年初,陈美龄与她的经纪人结为连理。当时她刚成为母亲,为兼顾事业与家庭,选择将年幼的儿子一同带往电视台工作,这一决定迅速引发了外界的广泛讨论。
陈美龄携幼儿现身职场的行为引发了公众热议。部分舆论认为其带婴儿上班的行为有失职业操守,主张职场父母应恪守职责与家庭责任的界限。而另一部分声音则认为,这一现象凸显了育儿支持体系的不足,呼吁政府应借此契机完善托育服务体系,推动育儿假相关立法的切实落地。
这场围绕职业女性家庭与工作平衡问题的长期社会讨论,被称作“Agnes争论”。以当事人名字指代这场舆论争论,使其成为当年的社会流行语。陈美龄主动出席“流行语大赏”颁奖现场领奖。随后,陈美龄携子女赴斯坦福大学攻读教育学博士学位,并成功毕业。她的支持者群体中包含上野千鹤子,多年后两人在对谈节目中重逢,陈美龄特别撰写文章表达对上野当年支持的感激之情。
1990年,日本著名社会学家上野千鹤子推出其划时代著作《父权制与资本主义》。该书深入剖析了女性社会角色固化背后的结构性机制,至今仍是其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作之一,引发了关于性别与经济制度关系的广泛讨论。
自幼目睹母亲作为全职主妇所承受的艰辛与压抑,上野千鹤子立誓绝不重蹈母亲的覆辙。在《父权制与资本主义》中,她以学术视角尖锐剖析日本社会根深蒂固的"家庭至上"神话,指出母性被建构为女性压抑自我需求的机制——通过激发自我献身与牺牲精神,将子女成长异化为个人幸福的象征。当女性将"爱"视为至高无上的价值,其付出便被冠以"家人的理解"与"丈夫的慰劳"等虚伪借口。更深层的结构性矛盾在于,所谓浪漫爱情看似让女性从父权中获得解放,实则将其引向另一种形式的依附关系。上野千鹤子曾坦言,这本书的出版让她感觉自己为母亲完成了一种精神上的复仇。
1993年,上野千鹤子受聘为东京大学文学部助教,两年后晋升为人文社会学研究科教授。当时校内教师曾表示:"随着学生对女性学研究兴趣的持续升温,而我们学科在该领域的专业能力存在局限,恳请您来承担这份责任。"
上野千鹤子在1990年代的学术生涯中,持续关注性别与社会结构的互动关系。这一时期,她出版了《父权制与资本主义》等重要著作,进一步深化了对日本社会性别角色的批判分析。同时,她也积极参与女性权益相关的公共讨论,推动社会对女性问题的认知与改革。
构建一个让弱势群体感到安全的社会,上野千鹤子在2011年正式退休后,将研究重心转向了老年独居者照护领域。在此之前,她已先后失去双亲,这一人生经历促使她持续关注相关社会议题。
1991年,上野千鹤子的母亲因乳腺癌离世。在母亲生前的二十多年间,她始终保持着与原生家庭的距离,仅在生命最后时刻才与父母重逢。面对临终的母亲,她仍难以平复内心波动,轻声诉说着自己离家后的生存状态。而父亲在妻子去世后,经历了长达十年的孤寂与颓唐,这位曾习惯于掌控家庭权威的男性,最终在女儿的陪伴中显露出脆弱。当母亲离去后,上野每周定期探望父亲,直至生命终点,父亲首次向女儿展现出态度的转变,坦言"女性工作也未尝不可"。这种家庭关系的变迁促使她的研究重心转向"老后独居"议题,源于她对自身未来处境的思考。早在2007年退休前数年,她便以《一个人的老后》一书,系统探讨了独居老人的社会处境。
日本社会在20世纪末逐渐陷入高龄化与少子化的双重挑战,大量独居老人因缺乏子女照料而陷入困境。在部分极端案例中,甚至出现子女早逝于父母之前的情况,迫使老人独自面对晚年生活。这部著作的百万级销量印证了日本民众对独居养老问题的深切关注与隐忧。传统社会模式下,照护责任长期由女性承担——无论是妻子、女儿还是儿媳,这种被视为"无偿劳动"的体系在部分地区甚至被赋予道德标榜色彩,如"尽孝儿媳"评选等。这种结构性矛盾导致照料者无法参与社会劳动,她们以自我牺牲维持着社会表层的"和谐"与"稳定"。当压力积累至临界点时,日本社会接连爆发多起"看护杀人"事件,暴露出长期照护工作对身心健康的毁灭性影响。照护失能者与病患的长期照护本质上是一项具有巨大心理负荷的特殊任务,缺乏有效的情绪疏导机制,最终演变为令人震惊的悲剧。
数据显示,日本每年涉及65岁以上长者被其看护人员杀害的恶性案件数量持续攀升。
据日本警察厅统计,导致看护人员杀害被照顾老人的主因包括职业倦怠、情绪失控及长期积累的负面情感。为应对这一社会问题,日本于2000年颁布《长期护理保险法》,标志着护理工作向社会化转型。该体系涵盖居家护理与医疗服务,有效缓解了长期承担照护责任的家庭女性压力,使无偿照护转化为可获得经济回报的职业选择,不仅实现了隐性劳动的社会价值转化,也对女性主义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自实施二十年多来,该法律持续根据社会需求进行修订完善。著名社会学家上野千鹤子亦通过实地考察独居老人的生活状况,深化其对老龄化社会的学术洞察。
经过对居家养老护理案例的长期观察,上野千鹤子指出社会普遍存在一种认知误区——将照护者的辛勤劳动比喻为"像家人一样",这种说法无形中贬低了专业服务的价值。她特别强调,护理行业的低薪现状本质是政策制定者长期忽视所致:当照顾工作被默认为女性的无偿责任时,社会便理所当然地认为无需为此投入成本。2021年出版的《独自在家死亡的忠告》中,她进一步探讨了居家养老的现实困境,指出在熟悉环境安度晚年的同时,行动不便的老人仍面临医疗协助之外的生前身后事处理难题。这种现象也映射在她个人的生活经历中,例如其婚姻选择所折射出的照护责任转移。
2014年,日本知名社会学家色川大吉与女性学家上野千鹤子在公开活动中共同现身。
在色川大吉的悼念仪式上,众多学生亲临现场致哀。这位学者晚年身体状况欠佳,行动受限,日常所需如医疗手续等皆需上野千鹤子亲自奔波办理,却屡遭工作人员以"必须本人到场"为由拒绝。相较之下,那些失去工作、子女及社会联系的独居老人,往往在生活困境中孤立无援。正是这种现实让上野千鹤子持续关注弱势群体生存现状,她既深耕女性主义研究,也长期呼吁社会建立对老年独居者的关怀机制,其核心目标始终如一:构建一个让所有弱势群体都能获得基本生存保障的社会体系。
现年74岁的上野千鹤子,一头红发格外醒目,身形纤细匀称,展现出远超同龄人的青春活力。
作为知名社会学家与女性主义研究者,她始终保持着高度活跃的姿态,甚至被冠以“高调”的标签。这一现象可以用两个“100”来阐释——自1982年首部著作问世至今,41年间累计出版超百部作品,其中半数为独著,其余涵盖合著与对谈集。她不仅具备卓越的学术能力,更擅长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思想,无论是启蒙读物《女生怎样活》《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还是标题颇具争议的畅销书《裙底下的剧场》《发情装置》,亦或是严谨的学术巨著《父权制与资本主义》,均展现了其多元的写作才能。因作品标题与内容常具争议性,她曾被戏称为“黄段子作家”。另一个“100”则反映在她频繁的社会活动中,每年参与百场以上的学术讲座与公共对话。
2019年,上野千鹤子受邀参与东京大学的入学典礼演讲,这项原本属于常规活动的邀请,因恰逢前一年日本东京医科大学爆出性别歧视招生争议,使其发言内容在保持客观性的同时展现出强烈的社会关切,进而引发了广泛而深入的公众讨论。
2018年,日本《读卖新闻》披露东京医科大学存在系统性降低女生录取率的行为,通过伪造考试成绩将女性录取比例从原本的40%刻意调整至30%。这一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随后日本大学与顺天堂大学亦被曝出类似问题,校方辩称女生因沟通能力较强且更早熟,在面试环节往往获得更高分数,因此采取措施调整男女考生的成绩差异以实现录取公平。事件曝光后,13名曾报考顺天堂大学的女性考生联合提起诉讼,最终东京地方法院判决该校需向原告赔偿805万日元。同年日本大学入学典礼演讲期间,知名少女杂志《SEVENTEEN》特别邀请上野千鹤子与杂志封面模特展开深度对话。
近年来,日本社会掀起的“Metoo”运动中,伊藤诗织作为发起者引发了广泛关注。著名社会学家上野千鹤子不仅公开支持伊藤诗织的勇敢发声,更积极参与了将非自愿性交明确界定为刑事犯罪的相关法律草案联署活动。
上野千鹤子与伊藤诗织两位女性在性别议题上具有代表性意义。伊藤诗织在2015年遭遇时任东京广播公司华盛顿分社社长山口敬之的性侵犯,历经多年诉讼后,于2022年成功获得司法裁决。这一事件被记录在纪录片《日本之耻》中,同时也被伊藤诗织写入其著作《黑箱》,成为探讨日本职场性侵问题的重要案例。
受伊藤诗织案件引发的社会关注,日本多位女性学者联合发起联名请愿书,呼吁将"非自愿性交"明确界定为刑事犯罪。上野千鹤子曾指出,女性长期在男性主导的社会结构中被迫适应,导致性骚扰等侵权行为被系统性忽视。她强调持续沉默将造成代际传递的伤害,因此推动建立开放型支持网络,使女性能够更便捷地表达自身诉求。2009年,她创立了非营利组织Women's Action Network(简称WAN),并担任该组织理事长一职。
在WAN十周年纪念活动上,上野千鹤子以颇具争议性的发言方式介绍自己:"我是为WAN带来流量的理事长,也是持续引发社会讨论的焦点人物。"她坦然承认自身高调的风格,实则是通过制造话题性来推动公众对性别平等议题的关注。该组织长期举办女性权益相关讲座,教导参与者正视愤怒情绪,挑战"沉默与忍耐是女性天职"的传统观念。
那些女性所表达的愤怒,表面上看似微不足道,实则是对长期被男性贬低与歧视的强烈反抗。▲ 在网络空间中,她们常常遭遇毫无征兆的男性说教:"你本不应该XXX……"
▲ 不经询问便预设女性偏好甜食,这种刻板印象潜含性别歧视与不尊重。
女性内心积累的不适感,往往在日常生活中具象为一些看似琐碎的细节。这些微不足道的事务却频繁遭遇漠视,更遑论其他更重大的社会场景。正如上野千鹤子所言:"支撑我持续前行的,是永不熄灭的好奇心与对社会不公的深切愤怒。"
这位以犀利言辞揭露日本父权制与性别不平等现象的女性学者,在公共对话与网络空间中始终面临男性网友的恶意攻击。他们称其为"日本最可怕的女人",并试图以"破坏日本传统文化""扰乱家庭和谐""加剧少子化社会危机"等指控压制她的观点。即便在东京大学入学典礼的公开演讲中,她关于性别议题的发言也遭到男学生质疑,认为这种在公开场合表达独立思想的行为会带来不良影响。面对质疑,上野千鹤子反问:"你们指望我不说这些话吗?若从未听到这些声音,对立是否就不会产生?"她强调,自己所做的不过是将社会中早已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呈现出来,正如石蕊试纸遇酸碱会显色,揭示现实而非制造矛盾。
当被问及男性对女性主义的看法时,上野千鹤子指出:男性往往无法理解女性因某些行为或言论而产生的厌恶情绪,这种感知的迟钝反而成为最具伤害性的因素。
上野千鹤子在书中坦言,女性主义者本质上是持续与自身厌女心态抗争的个体。根植于历史长河中的父权制观念,其深远影响远非少数几代人的学术探讨或社会呼吁所能撼动。
《厌女》作为上野千鹤子最具影响力的学术著作之一,深入剖析了男性主导的社会结构下对女性的系统性排斥。书中指出,厌女症存在两种典型应对方式:其一为通过成为特权精英阶层的女性,即所谓"女强人"的生存策略;其二则是主动脱离"女性"的身份认同,以此规避被物化评价的困境。2019年,时任芬兰总统的桑德拉·马尔姆斯特伦曾亲临东京大使馆,特别褒奖上野千鹤子在推动日本性别平等方面作出的卓越贡献。
尽管日本在全球性别平等指数排名中位列末位,作为发达国家中的最后一名,上野千鹤子仍持积极态度:这种排名并未否定日本女性为性别平等所做出的努力,反而凸显出我们正在积极争取更平等的社会地位。面对现实困境,普通女性又能发挥怎样的力量?她给出的建议是:培养对自身改变能力的信心,通过建立具体可行的小目标,逐步积累实现目标的自我效能感。每一个微小的成功体验都是前进的基石,唯有将眼前可完成的事情一件件做好,才能持续推动性别平等的进程。
上野千鹤子身上展现出纯粹而坚定的女性精神,她以行动诠释着对世界的改变。即便面对外界的种种压力与偏见,她依然坚持不懈地通过写作、演讲以及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学术理想,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矢志不渝。作为照亮黑暗的先行者,她的自信深植于内心,言谈举止始终温和有礼,面对尖锐问题时以从容智慧化解,从不刻意讨好却始终保持尊重。她常以笑声面对生活,怀抱积极乐观的态度,即使有人质疑她的观点,她也从不计较,反而认为这或许能让更多人接触到她的思想。正如她所说:"若讨厌我的人因此读了我的书,也算是增加了一个读者,未尝不是好事。"在74岁高龄仍保持旺盛创造力与信念的她,用一生诠释着"不偷懒地活着"的意义。若无一代代智慧女性不断开拓边界,我们或许仍将在漫长的黑夜中摸索前行。让我们向这些永不言弃的女性先锋致以最深的敬意。
《春光好》上海唐宁书店活动预告:黄小姐与蓝小姐将携作品莅临上海唐宁书店(复兴店)开展读者见面会。活动时间定为2023年4月1日(星期六)下午3:00,具体地点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复兴中路118号C栋(复兴风)。诚邀各位书友前来参与。
经过数年时光,黄小姐与蓝小姐终于将在上海与大家见面。此次活动以《春光好》新书发布为契机,特别邀请黄小姐的挚友、知名情感导师吴迪共同参与,围绕人生意义、女性命运及生命中的失落与成长展开深入对话。现场将敞开对话,倾囊相授,解答您的困惑并给予建议。值得一提的是,唐宁书店(复兴店)作为一座百年历史建筑,拥有三进院落与一座美丽的草坪,为此次活动增添了独特的文化氛围。
活动将根据天气灵活调整场地——晴朗时于阳光庭院展开,寒意袭人则转至室内空间。无论是漫步在沉淀着时光痕迹的书香角落,还是驻足于百年前的建筑之中,您都能在氤氲的咖啡香气中沉浸阅读,透过拾级而上的台阶遥望上海滩的历史风云,感受岁月沉淀下的人文厚度与生活哲思。
《春光好》是黄小姐历经二十载创作积淀而成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她见证过的众生百态与多元人生。书中刻画了无数困守于自身宇宙的痴男怨女,通过佟佟的说书人视角,这部当代世情小说揭示了命运的分岔口——每个不经意的选择都可能导向截然不同的平行世界。当读者凝视这些女性在各异时空中的生存图景,便会领悟到生活的可能性远超想象,每个人都可以在命运的迷宫中走出独特的道路。
Copyright © 2008-2024
合作站点:优酷视频、 爱奇艺、 芒果tv、 小小影视免费 百度视频、 腾讯视频、 1905电影网、 搜狐视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PPTV、 CCTV、 哔哩哔哩、 北京卫视、 安徽卫视、 小小影视在线播放观看免费 江苏卫视、 浙江卫视、 重庆卫视直播、 小小影视在线视频, 小小影视官网, 小小影视大全免费高清版, 小小的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小小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 小小影视网在线观看